污水為染整廢水,主要是在印染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廢水,廢水的主要特點是:溫度高、懸浮物含量高,有機污染物濃度大,色度大,另外還含有化學試劑,污水如果不經處理直接排入水體,將會給生態環境帶來一系列危害,主要包括:
①水中的顆粒物質(SS)及酸堿度等會造成管道、河道、水庫等的阻塞和腐蝕;天然水體受到酸、堿污染后水體的緩沖作用遭到破壞,使水質惡化,抑制或阻止微生物活動,降低水的自凈能力,同時也會對農作物造成危害;
②有機物(COD)排入水體后,在有溶解氧的條件下,由于好氧微生物的呼吸作用,被降解為CO2、H2O與NH3,同時合成新細胞,消耗掉水體的溶解氧,與此同時,水體水面與大氣接觸.大氣中的氧不斷溶入水體,使溶解氧得到補充,這種作用稱為水面復氧。若排入的有機物量超過水體的環境容量,則耗氧速度會超過復氧速度,水體出現缺氧甚至無氧;在水體缺氧的條件下,由于厭氧微生物的作用,有機物被降解為CH4、CO2、NH3及少量H2S等有害有臭氣體,使水質惡化“黑臭”。
廢水經過收集后進入污水處理系統,首先經格柵截留纖維,攔截大塊漂浮物和雜質后,污水自流入調節池,均衡水質水量;廢水自流入三道反應池,首先經過第一道反應池,加入NaOH,調節污水的PH值,使污水呈中性;接著進入第二道反應池內,投加PAC反應絮凝,使廢水的膠體相體系脫穩,再投加PAM使廢水更好的絮凝成絮花;再進入沉淀池,利用重力作用進行固液分離;再進入二次加藥反應,在投加PAC、PAM反應絮凝,再進入二沉池,固液分離;出水自流入接觸氧化池,好氧微生物利用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為底物進行好氧代謝,使有機物以低能位的無機物穩定下來,達到無害化的過程,出水自流進入溶氣氣浮池,從而使絮粒強制性上浮,泥水分離;出水進入砂濾器,進一步攔截殘留懸浮物,再由排放槽達標排放(或回用)。沉淀池污泥定時抽入污泥收集池,再由污泥泵打入板框壓濾機,脫水污泥堆放外運。泥清液回流至調節池重新處理。